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吉度头条 > 正文
水利的温度——吉安市青原区民生水利建设纪实
更新时间:2018-02-28 15:47:11  点击次数:

 吉安市青原区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心间,积极作为,快速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水生态综合治理等民生水利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青山清水、碧水蓝天的惬意生活。

中低产田嬗变为高产田

冬日青原,天气寒冷,却挡不住水利建设的热潮。2月1日,值夏镇毛家村的田野上,机声隆隆,人声鼎沸,一派热闹的劳动景象:挖掘机一挖一挥之间,一条沟渠雏形显现;推土机挖山坡、平洼地,小田变成大田……

“这下脱贫有希望了!”眼前这一景象,让毛家村主任杨良梧高兴不已,下一步,该村将一方面利用地处城郊的优势,引导群众种植蔬菜,争取户均一亩以上,一方面发展有机水稻,让群众短期内脱贫。

毛家村的嬗变,得益于青原区开展的农田水利建设。近年来,青原区整合资金1.4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6.99万亩,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8家、家庭农场170家,已有2.3万户农户在产业链上致富,人均年收入增至1.24万元。

垃圾村嬗变为水生态村

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清爽整洁、水秀村美的景色,让新圩璋塘村民梁小勇越走越高兴,“这是我的家吗?一两年没回家,变化这么大,太不可思议了!”

三面环水的璋塘,从高处俯瞰起来,就像漂浮在水上的瓢。谁能想到,璋塘曾是个垃圾围村、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大村庄,苍蝇蚊子乱窜。“尤其到了热天,窗户都不敢开,到处臭烘烘的。”梁小勇告诉记者。

在这种环境里生活,群众也着急,希望有人牵头改变现状。璋塘村支书梁昌钧介绍,近年来,该村下大力气抓好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淤泥30多吨,对垃圾、污水实行“生态疗法”,处理率90%以上。2016年,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走遍中国”栏目介绍了璋塘村的变化。该村被誉为“没有垃圾的村庄”。

“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乡愁,勾起满满的儿时回忆。如今,这里的环境比城市还好。”梁小勇坦言。目前,青原区建成市级以上水生态文明镇村示范点43个,螺滩水库、青原禅溪成功入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一幅“六山醉美城乡,三江秀映百里;库塘水天一色,人水和谐永续”的生态画卷正在青原大地打开。

温馨提示:尊敬的读者网友,此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其真实性请自行参考,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果此文章内容有侵权或者给您带来影响,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欢迎监督!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本站不代表其真实性,若发现本站有侵权文章,请邮件至:8@qq.com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监督。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版权投诉 | 联系我们 | 吉度活动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吉度热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