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场故事 > 正文
《萧然有约》第十七期丨朱水英:数学会说话
更新时间:2024-04-07 13:19:27  点击次数:

人物名片

人物名片:朱水英,数学高级教师,1981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校,任教过小学除英语之外的所有学科。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奥数学习的兴起,朱老师发现,一部分孩子并不适应奥数的学习节奏。于是她独辟蹊径,开始了让数学学习接地气的研究------《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如今,20多年过去,寂寞的坚守终于绽放出累累硕果:她撰写的案例、论文多次获奖,其中获一、二等奖的作品就有30余篇,相关文章还被编入丛书出版。更让人欣喜的是,她所带的学生,数学这一块发展得特别好,可谓桃李满天下。去年,她从萧山区汇宇小学退休了。不过,内心的信念和对数学的痴迷让她依旧活跃在研学一线。萧山本土知名培训学校《萧然书院》特聘她为“萧然特聘教研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作为一名师范毕业生,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是从小爱到大的。虽因造化弄人最终没有去学校教书,但我对老师的尊敬与崇拜几乎与生俱来。萧然书院黄艳丽校长向我推荐朱水英老师的时候,只告诉我她是一位非常棒的数学老师。深入交流后我发现,个性耿直的朱老师,用心且走心。她潜心教学,刻苦钻研,除了在各类评比中屡获殊荣,还克服年龄大,眼睛老化的困难,紧跟科技大潮,于2017年初在互联网平台开辟了独具特色的“数学小花园”公众号。

痴迷数学的“全能”教师

朱老师是文革后第一期师范毕业生,当时百废待兴,师范学校的育人理念是:小学教师必须是“万金油”。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昭东小学。白天教学,晚上为村民扫盲。也是造化弄人,性格内向,喜欢钻研数学题的她,偏偏走上了与人打交道的岗位。当时老师奇缺,科班出身的老师,是被带领和同事甚至家长寄予厚望的就这样被时势所迫,她忘我地投入了工作,在教师队伍中,她一个新教师,资历上居然成了“老革.命”。小学的所有学科(当时还没有英语),都被带领安排,去教了个遍。说起这一段,她满脸的无奈,调侃自己:“那时我是一块垫桌子的石头,哪个桌子脚不平,就塞哪一个。”从东片瓜沥,到萧山城区的江寺小学、汇宇小学,朱老师一直默默地在教育一线辛勤耕耘。多次获奖的经历,无疑增强了她的信心,不过最令她开心的是,学生能从学习中受益。孩子们对数学兴趣日渐浓厚,数学视野日益拓宽,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储存了必备的能量。一些优秀学生成长后感恩的反馈,也进一步增加了她的教学自信。“万金油”老师的积淀和多年的刻苦钻研,凭着一腔热情和满腔斗志,她终于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位痴迷数学的“全能”教师。黄艳丽校长说:朱老师这样的工匠精神,尤其难能可贵。她愿意沉下心来钻研技术,从来不会刻意去追逐虚名。中国是制造大国,需要各种精湛的技术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潜心教学的“朱老师们”,正是锻造人类灵魂的幕后工程师。

打开心灵的神奇“钥匙”

1989年产假后,朱老师终于结束了“万金油”生涯,在数学教学岗位上定了下来。她喜欢用“线性思维”来描述自己的思维方式。她从小喜欢数学,遇事较真、执着,偏爱刨根问底,不喜欢模拟两可。因为对数学的酷爱,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训练,她感到很过瘾,但渐渐的,她发现,大多数孩子并不适合学奥数,满腔热情的老师面对着一脸茫然的学生,然后学生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还要配合老师的情绪,真的是难为孩子了。她说,是儿子数学学习的挫折,让她痛下决心,与奥数决裂的。那时,儿子上初一,某一天,朱老师被儿子的数学老师叫到了学校。数学老师问:据说你也是数学老师,你儿子做数学题目的时候,为什么喜欢绕弯走远道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朱老师思索,想到班级里的孩子,有的连教材知识都掌握不好,还被家长逼着去学奥数,对数学越来越恐惧,朱老师认识到,奥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其实是弊大于利的。教师的使命感,促使她想要探求一条适合大众学生的路出来。朱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决定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具体来说,就是把数学知识结构看做一具骨架,它虽然完美,但太过抽象骨感,我们要用丰富的生活经验,其他学科的知识细节,让这具骨架有血肉,有灵魂,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以便全方位,多角度感受数学之美。

汇宇小学艾方丽老师在《师者之美源于心》一文中是这样描写朱老师的:为了让孩子们的数学学得接地气,她很注重引导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元素,又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来巩固数学知识,训练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上了“营养午餐”一课后,她指导学生去调查统计学生的午餐喜好,然后制定出合理的菜谱送到总务处。那天,食堂果然按照他们班级的建议做出了新的菜品。针对自行车的学问,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等等这些知识点,一般老师大多是做一些讲解,让孩子们自己去体悟,朱老师不同,她认为,人只有经历过才会有更深的思考,记忆也会更深刻。课堂的时间有限,她就利用中午、傍晚、周末等时间,自费购置了图书、学具等,带着孩子们开展各种活动,使数学的学习更具生活化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一次,朱老师得知一位同事家的毛胚房要准备装修。她请同事允许她带孩子们进行实地测量,然后又带着孩子们走访市场,了解瓷砖瓷片的规格和价格,最后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设计出瓷砖铺设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之中,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学以致用。

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学习”

“为什么学生那么喜欢听你的课?”看来,黄艳丽校长和我一样好奇。首先,注重顺势引导。朱老师说:“身为教师,课堂是主战场。离开课堂,一切无从谈起。”她在给孩子上课的时候,会采用各种方法正面引导孩子。比方说讲到“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朱老师会对孩子进行“灵魂拷问”:父母“逼”你读书,你们是不是感觉很无奈?当孩子们提起兴趣的时候,她马上“乘胜追击”:我们每个人对时间都有感知,比如一年365天,大家的时间看上去是一样的。但如果把我们的年龄(过去的时间)作为分母,把一年作为分子,那么同样的365天,对于你们来说可能是十几分之一,而对于老师来说则是几十分之一,因为十几分之一大于几十分之一,所以同样的时间,随着分母的一年年增大,个人感觉会越过越短,所以,爸爸妈妈才会这样逼你。有时候,孩子会问:老师,您相信有“穿越”吗?普通人听到这个问题肯定会想,穿越剧看多了吧?不过朱老师会耐心地告诉孩子:穿越,不是没有可能,不过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点动成线(一维),线动成面(二维),面动成体(三维),三维再动,就是时空。昨天是记忆,明天是猜测。未来的世界,或许一切皆有可能。让课堂丰满起来,不再纯粹灌输知识,也不随意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注重顺势引导,这就是朱老师提高学生兴趣的一大绝招。

其次,加强操作感知。把知识融于生活,让孩子们真正学好数学并用于实践,是朱老师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教会他们如何用数学的理性思维来思考问题,指点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久而久之,妙趣横生的数学课,便成了一门会说话的学科。她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把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描述得绘声绘色。为什么人冷的时候要缩成一团?因为人冷了缩小表面积,散热就少;热的时候四肢张开,散热快。为什么水珠是球形的,表面张力受到外界影响的时候会产生什么变化?不知不觉中,在讲数学知识的时候,连着把以后要学的物理知识也渗透了进去。当然,很多感觉用语言无法准确描述,更何况,在很多方面,孩子本身就像一张白纸。让学生亲手操作,触摸过后再去领悟其中的知识点,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老师自费购买了很多学具和数学书籍,“数学小花园”的雏形就是源于这些积累,她让孩子们体验产品包装中的数学,以此主题设计的校本课程受到教研员的好评。她建议学生在坐车时仔细研究汽车上的仪表盘,弄懂每个按键的大致作用,了解指针里的数学知识。她告诉孩子们:生活中不是缺少数学,而是缺少发现数学的眼。

最后:做好家校联动。家长的密切配合,是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武器。比如学习方向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如何让孩子从书面回归到空间?家长可以在放学路上告诉孩子如何辨别方向,到家以后再让孩子运用所学知识,把放学回家线路画出来,加深对方向感的理解。挖掘孩子的潜力,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这需要老师和家长深入的沟通。地上的植物,都是向上生长的。每个孩子都渴望进步,大人切不能急功近利。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电视剧《天道》中有句台词: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其实,术有专攻,但教无定法,观念对了,做什么都是对的。倘若观念错了,则做同样的事,结果也可能截然不同。经常听到有家长会说:孩子会都会的,就是太粗心了。在朱老师看来,粗心的问题,比“不会”更严重。粗心往往是由于心理上焦虑、紧张、恐惧等原因产生的,所以,“攻心”比解决“不会”这个技术问题势必要更难一些。

现在医生看病可以依赖各种仪器监测病情,而教师检测孩子学情,还是凭考试分数和主观感觉,这(委)屈了多少孩子啊!假如某个孩子潜意识里排斥学习,那学什么都会很吃力,莫名其妙的错误很多,若用一个“粗心"就下结论,是简单粗暴、不负责任的。朱老师说:要让孩子从心理上觉得数学很有意思,很好玩。他学着就不会觉得累了,而且会想方设法去学。总体而言,学好数学的过程是:喜欢第一(培养兴趣),怎样去学(掌握方法),自己会学(提高层次),享受数学(乐在其中)。黄艳丽校长听了朱老师的数学生活理论以后非常感兴趣,她情不自禁地说:我也经常和老师们交流。我们不光是教书的人,更是先进教育理念的传道者。老师一定要和家长达成统一战线,才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读书不一定都是为了做数学家,主要还是为社会服务,为生活服务。中国要与世界强国竞争,需要更多有创造力的人才。这一切的实现,需要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这两天,我在艾方丽老师的文章里,还看到了一个暖心的小故事。说的是曾经有个父母离异的小女孩,平时跟着七十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小女孩在自己睡觉的房间里养了许多仓鼠,性格方面也有些问题。朱老师经常帮她梳头、洗头、剪指甲,还义务帮她补课,给她买零食。朱老师还上门家访,送去了一对鹦鹉和鸟笼与饲料,希望用鹦鹉去替代仓鼠,让孩子的房间多些阳气和鸟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二字放在首位,恰好与黄校长的办校理念不谋而合。而我眼前的朱老师,不仅用言行诠释为人师者的责任担当,更用真心呵护着孩子成长。

《萧然有约》专栏面向全社会征集“有故事的人

包括但不仅限于:对教育有独到见解的人、对孩子(父母)有话要说的人、对生活有着深刻感悟的人......

“如果你愿意分享,我很期待写出您的故事”

扫码关注我们哦

温馨提示:尊敬的读者网友,此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其真实性请自行参考,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果此文章内容有侵权或者给您带来影响,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欢迎监督!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本站不代表其真实性,若发现本站有侵权文章,请邮件至:8@qq.com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监督。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版权投诉 | 联系我们 | 吉度活动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吉度热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