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奇闻 > 正文
世纪末与世纪初的迷茫、恐惧与希望
更新时间:2018-05-25 16:00:40  点击次数:

 

一个制作非常糟糕的游戏《家乡前线》,或许因为触到了美国人和我们当年相似的焦虑,居然在美国卖得还不错,游戏故事是“朝鲜人民军”(用着全副中国武器)入侵美国本土,美国人民奋起反抗……

在这年的《中国太阳》中,刘慈欣描绘了一个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界。一个中国首先制造出太阳帆船,探索未知宇宙的世界。

这便是21世纪初,中国的希望。

2001年,刘慈欣还有一本重要的小说《球形闪电》,其主题是关于“杀手锏”武器。

在技术总体来说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的前提下,我国开始研究一系列“杀手锏”武器。在21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很多关于这些武器的描写。

90年代,中国军事刊物和早期网络上,吹嘘了很多种匪夷所思的“杀手锏”。例如,“中华鲟”反舰鱼雷,引进俄罗斯SS-N-22“日炙”导弹,甚至歼-8战斗机,都在不同的媒体宣传中,成了“杀手锏”武器。

回过头来想想,那些武器其实都根本算不上什么“杀手锏”,只不过当时国内民间对于国内正在进入研制、试验阶段的很多新式武器基本没有什么信息渠道——毕竟那时候不像现在,网络发达,西北地区随便发射一个什么第二天网上就到处是“异常天象”,然后还有人拿着NOTAM来分析这是什么什么……

所以民间对于军方真正重视的一系列“秘密武器”是所知甚少,且猜测非常离谱的状态。

直到2007年中国首次宣布击落卫星的试验之前,很少有人想到,中国真正开发“杀手锏”的重点是放在战略武器、核武器、高超声速武器和空间系统方面的。

500

温馨提示:尊敬的读者网友,此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其真实性请自行参考,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果此文章内容有侵权或者给您带来影响,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欢迎监督!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本站不代表其真实性,若发现本站有侵权文章,请邮件至:8@qq.com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监督。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版权投诉 | 联系我们 | 吉度活动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吉度热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