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审员存在的意义,并不只是在手机上做选择题。赔审员之间的讨论、互动以及对平台的建议,往往会令最终的判定结果更趋合理。这种“讨论+判定”模式正是阿里大众评审在不断的尝试中总结出来的。
如今,阿里大众评审早已打破了过去小组投票的局限和桎梏,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平台规则的制定和优化之中。在大众评审平台的“大众听证会”直播板块,参与建议建言的评审员数量可能已创下了纪录:在2017年10月18日结束的“恶意评价自治超级拳限听证会”,共有超过93万人参加。
网友“CY”曾写下这样一段建议:“作为赔审员,我能做的也许只是根据我自己的思考判断,希望能找到有争议的、可以商榷的、按我的理解值得帮助的案例,给急需帮助的患儿多一些希望。而不是纯粹的按条款处理。”
类似的讨论和建议,几乎会出现在每一次赔审中,有些赔审员在投票时主动分享医学知识并进行专业解读,还有人甚至付费从医学专业渠道查询资料,为大家的判断提供依据。
从3月26日开始至12月27日,赔审团审议、判定的16个案例中,只有4个赔付申请得到了赔审团的支持,成功率为1/4。
在7月举行的一场审议中,一位来自广东的母亲因孩子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而申请理赔,但保险公司认为孩子病情尚未达“严重1型糖尿病”,完全不符合约定的赔付条件。这样一场看起来保险公司“稳赢”的判定,参与投票的16400位赔审员中,最终有53.1%的人选择了支持理赔。“翻盘”的原因或许是,不少赔审员虽然认可病情未达到“严重”定义,但材料中“孩子需要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这句话最终打动了他们。
围观多场判定之后,赔审员“CY”多了些许担忧。他个人的感觉是,赔审团从最初的情理兼顾,逐步转向过分强调“规则就是规则”。“悲悯之心无可厚非,我相信很多投下赞成票的人都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赔审员吴微是一名基层法人,更强调尊重契约精神的她认为,不管投票结果如何,赔审团为保险公司和申请人解决纠纷、消弭分歧提供了一个渠道。
16次赔审判定之后,情与理之间到底应该如何平衡,仍是赔审员每一次审议时都要面对的艰难选择。
理赔未获支持
Copyright @ 2021吉度热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