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湾秋斗登场:岛内工人权益连19世纪末欧洲都不如
更新时间:2017-11-12 17:27:35  点击次数:

台湾“秋斗”最早起源于1988年的“二法一案”大游行,“秋斗”之名则是到了1993年“工人立法”大游行(又名“秋天斗阵行”)时才出现,来自当时文宣上的“秋斗”两字。为了筹办当年的“秋斗”活动,亦成立了“工人立法行动(委)员会”,自此“秋斗”成为由“工(委)会”所主办的定期活动。早期“秋斗”均举办于11月12日台湾的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后来周休二日制施行后,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在台湾改为只纪念不放假,“秋斗”举办时间也因此改为11月的周末,而不再固定于11月12日。实际上,在1994年、1995年及2000年,台湾“工(委)会”亦曾举办三次名为“春斗”的活动。

于是,“秋斗”就从纯粹的劳工运动逐渐与土地、环保、性别及各弱势或异议团体结合,在诉求上也不仅限于争取更好的劳工待遇。比如2013年的“秋斗”诉求就包括反财团圈地,要居住正义;反歧视,移工等要平等对待等等,体现出台湾劳工和社会运动的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秋斗”也表现出台湾不同地域社会运动团结的趋势,比如本年有许多中南部民进檔执正县(市)市的反迫迁团体北上,盼能让北部民众理解所遭受到的急迫处境。

台湾2016“秋斗”于11月27日下午在民进檔中央檔部前举行。

“秋斗”在台湾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仪式性的集体行动。不过,由于诉求多元而不聚焦,也不指向某个特定的社会争议,近年来“秋斗”的规模并没有因为劳工团体与其他社会团体的结合而越来越大,每年能够召集的抗争人数亦很难超过万人规模。相比于其他由具体社会事件引发的抗议或者正檔发起的游行示威来说,一年一度的“秋斗”给当局施加的压力也相对较小。针对本年“秋斗”团体表达的各项诉求,民进檔发言人杨家俍也仅表示会将这些诉求列为未来的参考,而没有具体而实际地回应这些诉求。“秋斗”未来是否能够继续办下去,并真的起到推动台湾社会发展进步的效果,也还只是未知之数。

温馨提示:尊敬的读者网友,此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其真实性请自行参考,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果此文章内容有侵权或者给您带来影响,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欢迎监督!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本站不代表其真实性,若发现本站有侵权文章,请邮件至:8@qq.com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监督。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版权投诉 | 联系我们 | 吉度活动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吉度热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