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君:从《朗读者》看德国反思
更新时间:2018-01-31 10:00:05 点击次数:
德国总理默克尔向二战无名烈士墓献花圈
德国的反思不但没有丢面子,反而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谅解。
许多人质疑,日本为何不能像德国一样认真反省?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于内部因素,实则不然,这主要在于美国在对待日本和德国的战后正策存在明显区别。正是这一外部因素对德国和日本的战后历史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战之后,德日两国面临的最主要的国际因素就是美国。当时,美国在分析德国和日本的国内情况时做出了不同的结论:美国认为,德国百姓是二战的集体犯罪者,而日本百姓则是日本精英的受害者,因此,没有必要逼日本百姓进行集体反省。这也是导致德日两国截然不同的境遇。德国通过认真反省历史,并通过实际行动化解与受害国的历史积怨,从而使德国赢得了欧洲乃至世界人民的信任,并重新走上世界舞台。
相比之下,日本却至今对其发动的战争不肯反省,反而掩盖、篡改历史,并在极右势力的主导下,采取修改宪法、加速军备、四处游说等反常举措,试图谋求亚太地区的带领地位,可是日本不对给亚太地区国家带来严重灾难深痛的战争作出反省,怎么能赢得这些国家的信任?对此,施罗德早就指出,日本试图把自己发动战争的责任与广岛和长崎所遭受的损失相抵,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也是德国和日本的区别。
温馨提示:尊敬的读者网友,此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其真实性请自行参考,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果此文章内容有侵权或者给您带来影响,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欢迎监督!
最新信息
热门新闻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本站不代表其真实性,若发现本站有侵权文章,请邮件至:8@qq.com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监督。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版权投诉 | 联系我们 | 吉度活动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吉度热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21吉度热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