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天地 > 正文
女儿的水田被父亲耕的水直滴 父亲的水稻田长势正旺
更新时间:2018-08-24 10:57:12  点击次数:

 “父亲的水稻田”(本报曾于本年6月15日4版做过相关报道)面积不大,不过影响力不小,这一次,连央视都“惊动”了。

  7月26日,中央电视台二套的两位记者专程赶到常山县(市)天马街道五联村,对周华诚“父亲的水稻田”项目作了详细了解。他们说,最近正在做一期有关网上众筹的节目,不过“众筹”中有关农业的项目不多,这也是“父亲的水稻田”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

  跟着他们,我们再次来到了“父亲的水稻田”。小小的一块田,包含着周全仔、周华诚、周一朵祖孙三代人对于稻田的记忆。

  “我们这一代,农事和生活的界限是难以分辨的”

  一个多月时间已经过去,“父亲的水稻田”长势良好。走在田埂上,稻苗已经齐膝高。

  周华诚的父亲周全仔说,我们很幸运,因为这两天来了台风,所以稻田里的水也凉快,要不然在这个时间段走进田里,水是滚烫的。

  在一个月前的汛期,也就是6月14日大家亲手种下秧苗后的一个星期,“父亲的水稻田”经历了一次劫难。大水将整片田淹没了两天两夜,好在第三天,水就退去了,稻田没受到多大影响。

  五联村是个规模较大的村,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靠种植水稻为生。“在我小的时候,一到农忙时间,整个村的孩子都会出现在田地里。”周全仔说,父母亲们会手把手教孩子犁田、耙田、插秧、收割,“在那时的父辈们看来,种田是一种吃饭的技能,自己的孩子以后也是要靠此为生的,所以一定要掌握的娴熟才行。”

  “我读初中的时候,父亲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不过他还是会坚持站在田地边,然后我做农活给他看,他告诉我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周全仔说,自己曾有过跳出农门的想法,“也就是想想,我们这一代,农事和生活的界限是难以分辨的。”

  “你要走出村子,扔掉锄头棒”

  从3月份对“父亲的水稻田”的耕作、管理过程开始记录起,周华诚已经无数次回到家乡。这一天,他同样用手机拍下了秧苗的长势。

  “在我的少年时期,上一代和下一代的传承似乎还在继续,不过情况却稍稍有了改变。”周华诚说,少年时代放暑假时,自己都要跟着父亲到稻田里干农活,“七月底、八月初的‘双抢’是最热的时候,大太阳下汗流浃背地踩着打稻机,实在是太痛苦了,到现在都印象深刻,到现在想想还痛苦。”

温馨提示:尊敬的读者网友,此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其真实性请自行参考,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果此文章内容有侵权或者给您带来影响,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欢迎监督!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本站不代表其真实性,若发现本站有侵权文章,请邮件至:8@qq.com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监督。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版权投诉 | 联系我们 | 吉度活动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吉度热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