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朝鲜族为什么恨汉族 朝鲜族不让找汉族原因
更新时间:2020-08-02 11:59:06  点击次数: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韩国风”的兴起促生了中国东北朝鲜族大规模的跨国流动。不同于“韩流”对外输出服饰、音乐、影视作品等流行文化,“韩国风”特指中国朝鲜族对前往韩国务工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在韩国,朝鲜族主要从事的是困难、肮脏而危险的3D(difficult,dirty,dangerous)工作。包括在餐馆、工厂、旅店、建筑工地等打工,虽然身处底层,但这仍成为他们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积累财富和实现向上流动的有效策略。2014年,韩国移民局公布了在韩中国人的统计数据,其中中国朝鲜族为590856人。通过在韩国打工积累的存款,他们维持着留守中国农村的朝鲜族社群的日常生活,并维系着跨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由于“韩国风”的影响,留守中国的朝鲜族变得更加城市化,现代的、韩国式的生活方式得到大力推崇,消费主义在当地社会盛行。跨国务工潮也使中国朝鲜族逐渐从土地上得到释放,从原先传统的水稻农业民族变为具有很强流动性的劳动力群体。而原有的土地资源以及水稻种植技术等文化资本,从90年代初开始以土地承包的形式逐渐转交给当地汉族农民。可以说由于跨国务工,目前中国朝鲜族正处在自他们进入中国以来最富裕的时期,过着远比当地汉族优渥的物质生活。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成为中国东北朝鲜族社会中最主要的成员。伴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以及来自韩国现代社会文化源源不断的输入,东北朝鲜族的社群关系与身份认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半年的田野考察里,笔者见证了吉林省梅河口市朝鲜族乡村的生活情况,在看似平淡的生活里,贯穿着他们模糊的自我认知及无法在地化的文化困境。而自我想象与空间想象,则成为了一种处理身份焦虑以及考量其与中国主流社会关系的手段。

  ▍谁是朝鲜族:朝鲜人的少数民族化过程

  中国朝鲜族并非一个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而是在一个世纪前从朝鲜半岛大规模移民进入的外来民族。正因如此,朝鲜族在80年代后期开始向韩国的跨国流动才显示出了它的特殊意义--这是向着“故土”(ethnichomeland)的大规模回归流动(returningmigration);反映了他们在人方层面的“祖国母亲”(中国)与民族血缘层面的“故土”(韩国)之间暧昧的位置,与模糊的自我认知。朝鲜族在中国经历的少数民族化过程体现了国家力量的渗透和民族主义的实践。这一过程与当今他们面临的归属困境与身份焦虑相呼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改革开放后朝鲜族在中韩两国之间的尴尬处境,及其在处理与中国主流社会,和土地关系时的困难。

  自朝鲜族来到中国至获得中国公民身份,并成为被人方认定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从朝鲜半岛向中国的移民发生在1910?1945年间。1910年,随着《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半岛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失去土地的朝鲜农民被迫从朝鲜半岛迁往中国的东北开荒种田。1911?1920年,约有40万朝鲜人向海外移民,其中22万人进入中国东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也沦为日本殖民地。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关东军进一步推动日本人和朝鲜人向中国东北移民,并建立集团部落、开垦水田,为其亚洲战场提供粮食。在这一时期,约153万朝鲜人被迁至中国东北。至1945年二战结束,在中国的朝鲜人超过216万。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登记在册的中国朝鲜族共有1830929人,其中吉林省朝鲜族1040000人,居全国首位。

  最早进入吉林梅河口地区的赤贫朝鲜农民,或从汉族地主手中租赁土地成为佃农,或开垦荒地种植水稻。1947年的土地改革使朝鲜农民与当地汉族贫农一样分得斗争果实。在梅河口,110万亩的土地被重新分配,华原镇铁路以北的低洼农田被分给朝鲜族村民以种植水稻,铁路以南的旱田则被分给汉族人种植。土地改革使朝鲜人在异国他乡获得了与汉族人相同的待遇,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共.产檔在朝鲜人中的声望。

  如果把土地比作共.产檔给朝鲜人的礼物,那么积极参加红军则是朝鲜人表达忠诚的方式和获得公民身份的条件。朝鲜人积极支援国共内战,约有65000人加入了红军--当时朝鲜族人口约为110万,也就是说6%的人都加入了前线,而超过10%的人口则在后方提供支援。所有参加国共内战的朝鲜士兵随后也全部参加了朝鲜战争。对朝鲜族进行战争动员既是国家拳力渗透的过程,也是将其纳入民族主义范畴的表现。自1927年共.产檔成立,朝鲜人就始终是其联合的对象。1928年,共.产檔正式承认了朝鲜人与汉族相等的拳利与公民身份,不过在1949年以前,朝鲜人拥有中朝双重国籍。1957年,国家正式取消了他们的双重国籍身份,自此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识别被正式确立。

  ▍中国朝鲜族为何能大规模前往韩国务工?

  朝鲜族被纳入中国的56个少数民族至今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但老一辈尤其是第一代进入中国的朝鲜族移民对朝鲜半岛仍旧保留着深厚的记忆和情感,许多人在韩国仍有在世的亲属。民族历史记忆和血缘纽带成为了80年代后期朝鲜族大规模赴韩务工最重要的文化资本。

  弗吉尼亚大学的人类学教授Freeman认为,中国朝鲜族的跨国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中韩正治经济关系重构的产物。中国在后毛时期对全球经济的开放,恰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韩国劳动力的缺乏相吻合。改革开放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得到释放,而对于东北地区来说,作为中国曾经的重工业中心,其地理正治与军事优势在改革开放来临时未能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计划经济下“铁饭碗”的抽离,使一大波国企工人下岗,与脱离土地的农民一样成为剩余劳动力。因而在笔者看来,在国内改革开放的“推力”和韩国经济发展的“拉力”下,改革开放后朝鲜族可能是中国包括汉族在内最具流动性的族群。除了国际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增强与国内经济变革的影响,朝鲜族的跨国流动还牵涉到他们与中国主流社会的关系、对中国土地的归属感,以及朝鲜族的历史记忆。因此朝鲜族的跨国流动是探究在国家拳力之下少数民族与地方脉络关系的合适案例。

温馨提示:尊敬的读者网友,此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其真实性请自行参考,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果此文章内容有侵权或者给您带来影响,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欢迎监督!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本站不代表其真实性,若发现本站有侵权文章,请邮件至:8@qq.com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监督。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版权投诉 | 联系我们 | 吉度活动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吉度热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